兩個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小屁孩,出身問題家庭,
厭惡大人虛假言行,成天高喊反核愛龐克!
不懂樂器卻愛玩搖滾樂,一心想組Band酷遍全世界!
不信基督,卻被一位虔誠基督徒的音樂感動,
三人組團從零開始,打鼓練吉他只唱自己寫的歌,
用音樂反教育體制、反性別岐視、反貧富差距,
當自以為熱血沸騰搖滾無敵的青春夢,
12、3歲的小女孩,遇上了虛無縹渺的夢想愛情, 友情、信任與背叛,卻遇上了最最真實的考驗,
一場青春洋溢、叛逆、音樂與感情交織的人生搖滾夢,
在冰天雪地的斯德哥爾摩,會怎樣繼續酷下去呢?
謝謝美昇國際影業邀請,上星期觀看由「同窗之愛」瑞典名導盧卡斯‧穆迪森(Lukas Moodysson) 預定2014年6月27日在台上映的新作「我們最搖擺!」(We Are The Best),電影改編自太太同名繪本的電影作品。
電影透過三名青少女組成龐克樂團的過程,編寫了一段當友情遇上愛情,信任與背叛拉扯,笑中有淚青春無敵的搖滾人生電影,讓人看到了一向給人世界最民主的瑞典社會,問題家庭下的孩子,在反社會反教育體制下的真實價值觀。
瑞典名導盧卡斯‧穆迪森(Lukas Moodysson)繼「永遠的莉莉亞」睽違四年重返影壇的青春熱血力作「我們最搖擺!」劇本寫實而辛辣,三位年輕小女生自然不做作的表現,讓電影入選了2013年威尼斯影展「Orizonti」單元,還一舉拿下2013年雷克雅未克觀眾票選最佳影片,與2013年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,同時也受邀在2014 金馬奇幻影展正式觀摩。
<電影本事>
時間是1982年冷冽酷寒的瑞典斯德哥爾摩,當大家都說龐克已死,有一對出身問題家庭的12、3歲的龐克女孩,堅持著特立獨行的觀點與打扮。
她們不像一般女孩留著長髮或穿著洋裝,而是將頭髮剪得像男孩一樣短,外型很龐克,穿著很中性,痛恨性別標籤與岐視。
他們認為大人們總是縱情於無聊的酒色社交宴會,對無關緊要的事斤斤計較,他們關心社會議題,反核、反教育體制,
兩人每晚打電話無所不談,其實只是在抱怨或分享自己無力反抗的家庭生活,到了學校則率性地享受自己的世界,不顧旁人目光,用年輕的生命體驗著嫉妒、失望與背叛,用自己的態度學習與世界相處,跟老師制式化的教育命令槓上。
兩人突發奇想,決定自己寫歌組團用音樂抗議社會與教育體制,問題是她們一個不會打鼓,一個不會彈貝斯,對音樂創作基本樂理毫無概念。
在一次音樂會的表演節目中,她們靈機一動,決定邀請總是在表演時被噓的吉他手一起加入,成為自認很酷的三人搖滾團體。
他們將不滿發洩在音樂創作上,用熱血青春全心追逐自己的夢想,但遇上了跟上帝與核能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卻感覺得到的愛情時,友情與搖滾夢全變了調!
夢想無限寬廣,現實如此窘迫! 一段兩女一男三人行的愛情,一場明來暗去的勾心鬥角,開始瓦解了原本友情世界的芬芳,當愛情遇上了友情,三位少女的青春搖滾夢,該如何寫下去呢?
電影「我們最搖擺!」由擅長青少年成長題材的導演盧卡斯‧穆迪森(Lukas Moodysson)執導,從「同窗之愛」開始,總能透過他的電影作品,看見身處人生最燦爛珍貴、卻又最苦惱無比青春期的慘綠少年,如何面對周遭他們無法控制的世界!
1982年的瑞典,12、3歲的少女們反核、反教育體制、反社會,企圖用音樂為自己的存在發聲,電影中種種關於家庭、學校教育與社會體制的面向,竟如此精巧地與2014年的台灣青年所面臨的現況吻合。
隨著片中三位年輕演員們自然而真實的演出,帶領觀眾進入年輕世代的夢想世界,理解他們的身心苦惱,看見他們決定背後,大環境造就的成因。
透過三位少女尋求自我肯定與人生價值的漫漫長路上,如何在錯誤中學習,在堅持自我與勇敢追夢之間拔河,一部不僅在東京影展奪下最佳影片,也在爛蕃茄網站也獲得96,將近滿分好評的電影「我們最搖擺!」,值得台灣不同的世代進戲院去觀賞細細品味。
我們最搖擺! We Are The Best! 上映日期:2014年6月27日 出品國:瑞典(Sweden) 語 言:瑞典語(Swedish) 色 彩:彩色( Color ) 片 長:1時42分 年 份:2013 類 型:劇情、音樂、青春成長 級 數:保護級 導 演:「同窗之愛」盧卡斯‧穆迪森(Lukas Moodysson) 演 員: 米拉‧巴克哈默(Mira Barkhammar) 米拉‧辛兒森(Mira Grosin) 麗芙‧勒莫安(Liv LeMoyne) 發行公司:Maison Motion美昇國際影業 ► 7-11 ibon
(註) 三、本文觀影心得文字,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,未經本人書面同意,請勿 任意引用、分享、轉載與下載,盜文必究。
|